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三大国际组织聚首,来了哪些种业“顶流”?
三大国际组织聚首,来了哪些种业“顶流”?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新机遇,在逐步开放中建设世界一流产业,这是国际合作的意义,也是中国种业及种子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中国种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种业市场。如何高质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3月21日,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国际合作论坛将在海南三亚举办,18位海内外专家探索种业国际贸易创新发展之路。据悉,该论坛由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知农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赞助。
产业发展新增点 “引进来”“走出去”步履铿锵
种业发展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互通有无的大海。
近年来中国种业企业开展的对外贸易中,涉及的品类、品种越来越丰富。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理事长、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应敏杰说,在进口方面,越来越多“新奇特优”品种的引进丰富了餐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出口方面,除了具有优势的杂交水稻外,特色经济作物的种子出口也稳步增加。
中国种业国际合作通过在平台搭建、技术输出、资源互通、规则引领等持续发力,不仅提升了自身创新能力,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海南作为种业对外交流的窗口,近年来积极推动种业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引导本土种业企业、科研院所出海发展,助力种业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随着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兴起,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发达国家及种业跨国集团凭借成熟高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垄断趋势日益加剧。
国内外共唱合作 国际组织聚首
学科交叉融合、技术高度集成引领种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升级;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技术创新推动重大产品迭代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国家竞争力。如今,国际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3月19日至23日,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国际合作论坛上,国际种子联盟(ISF)、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亚太种子协会(APSA)等国际组织单位首次聚首,共同探讨国际合作的前景和路径。
国际种子联盟(ISF)是全球种子行业的权威组织之一,成立于1924年,其会员包括全球种子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近年来,国际种子联盟持续推动种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植物新品种保护(UPOV)相关政策的制定,推动全球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标准化。
中国种子协会国际合作分会是中国种子协会下属的专业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推动中国种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与国际种子组织、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种子协会国际合作分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种子进出口政策、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协助中国种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推广杂交水稻等优质品种,助力提升中国种子的国际市场份额。
亚太种子协会于1994年由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丹麦国际开发署联合成立,旨在促进亚太地区优质种子生产和销售,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区域种子协会。近年累计举办多场专题研讨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亚太地区种子贸易、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推动区域种业繁荣。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走出去的步伐如何加快,东南亚等地区种业发展情况如何,生物育种技术应用领域有哪些前沿进展?中国农业植物检疫和种苗检疫审批有哪些细则,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关有什么政策服务?
2025年第一场聚焦国际合作的论坛,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