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五个抓手” 推动粮食产后减损取得新成效

来源: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交易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28 阅读次数:7

以完善机制为抓手

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年度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要点,确定工作目标,部署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将粮食节约减损纳入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及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价指标体系,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开展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和执行政策情况评价,倒逼承储企业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推进仓储环节节粮减损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协调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推动先进储粮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开展节约减损积极性。色选机和磨粉机纳入了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玉米筐翻转机纳入了河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2024年全省仅谷物烘干机一项补贴农户就达624万元。全省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提供了坚实工作保障。

以专项活动为抓手

指导农户科学储粮

一是建立服务平台。2023年9月以来,河北省局为精准指导种粮农户科学储粮,在走访调研、广泛征集基础上,制发《科学储粮“百社”“百户”行活动方案》,搭建微信沟通工作平台,确定全省粮食储存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115家粮食生产合作社和110家种粮大户为服务对象,开展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推广,培育“农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粮食产地烘干社会化新模式、新业态。联合涉粮高校、粮科院所、机械装备企业等单位有关专家,建立线上交流对接和信息发布平台,与农户建立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发布信息、反馈诉求、解惑答疑,帮助农户解决储粮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

二是开展上门服务。深入225家农民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发放汇编的《科学储粮“百社”“百户”行活动资料》手册,传达国家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解读国家农机具补贴等有关惠农政策,普及科学储粮知识。邀请粮科院专家多次深入5市12家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对玉米收储期间霉变及毒素污染状况开展调研、现场指导,为制定出台河北《大农户玉米收储操作技术规程》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帮扶对接。河北省局通过帮扶对接,139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精准对接农户服务,带动农民减损增收2.32亿元。省供销社旗下的河北省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黄骅市石间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旱碱麦种植、收储和销售推广合作协议。推广使用任丘市乐民合作社发明的“玉米筐翻转机”荣获全国粮食储存节约减损“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十佳作品,全程机械化操作有效提高玉米装卸效率,加快晾晒进度,减少因来回翻倒、晾晒不及时造成的霉变等损失,2024年销售近1000套。促成“改装烘干塔”“立式粮食自然风干仓”等2项发明启动专利申请。帮助近百家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对接柏乡民丰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节水抗旱强筋小麦品种“冀麦U80”,助农增产增收。

四是举办大讲堂。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期间,在柏乡县民丰专业合作社举办“百社”“百户”科学储粮大讲堂,参观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邀请粮科院专家现场讲解科学储粮策略与技术和农户玉米储存霉变防控技术,展示“玉米筐翻转机”“改装烘干塔”等创意设计,推广简单实用的农村“土专家”储粮技巧和储粮仓型。科学储粮“百社”“百户”行通过上门问需、推介技术、指导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农户科学储粮水平显著提升,储粮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

以科技赋能为抓手

推动储存减损降耗


一是实施绿色仓储提升。2023年以来,粮食绿色仓储提升项目投资3.38亿元,拆旧建新仓房12.64万吨,改造提升仓容443万吨,利用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新建仓房121万吨,为粮食储存减损降耗奠定基础。

二是推广绿色储粮技术。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期间,在邢台市柏乡县召开全省粮食绿色仓储现场推进会,参观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控温储粮示范仓,展示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河北开源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等企业介绍食品级惰性粉与内环流控温技术综合应用、仓顶热反射隔热涂料改造等绿色储粮经验,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进一步促进粮食储存减损降耗。

三是实现损溢实时监测。2023年以来,河北省局先后投资8500多万元,高质量建成“智慧冀粮”监管平台,完成了240个地方储备粮库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实现对全省地方储备粮发热、霉变等异常粮情的动态预警和储存期间综合损耗的实时监测,推动储备粮承储企业降低损失损耗。通过技术推广,河北省节粮降耗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比“十二五”时期下降0.5个百分点,粮食储存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以标准引领为抓手

引导加工企业减损


一是强化标准宣贯。通过督导检查,加强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贯,引导应用适度加工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提高成品产出率。

二是开展标准化试点。积极开展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工作,河北晨风面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确定为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推动相关标准的实施和制修订,完善适度加工标准体系,引领粮油适度加工,助推节粮减损。

三是争取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河北省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9505万元,用于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购置适度加工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带动粮油加工企业节约减损。

四是开展损耗调查。2024年,在粮科院有关专家指导支持下,经过实地走访、调阅资料、发放调查表、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等方式,组织开展粮食加工企业损失损耗调查。2024年度小麦、玉米、稻谷加工损耗率分别为0.81%、0.91%、0.86%,分别比2023年度下降0.01、0.2、0.13个百分点,为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粮食加工企业损失损耗调查提供参考。

以宣传教育为抓手

营造爱粮节粮氛围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河北省局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重要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解读粮食流通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

二是加强科普宣传。组织各级各单位开展科普宣传,全省发放《农户储粮知识手册》《粮食节约减损知识》等科普宣传册4万余册,制作展出宣传展板350余块、悬挂横幅450余条,电子屏近400余块。

三是开展“五进”活动。组织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开展优质粮油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140余次,现场咨询3万余人次。

四是用好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河北省政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官方网站、中央主流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科学储粮、爱粮节粮、科学膳食等知识,扩大社会影响力,为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