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种子公司如何看种质资源及知识产权

来源: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交易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12-28 阅读次数:120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又被称为遗传资源,是农作物传递给后代的包含所有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育种家赖以加工、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基本材料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世界物种资源(包括野生植物物种资源)丧失的速度要比自然灭绝速度快 1000 倍,比新物种形成速度则快了 100 万倍。而且,这些物种一旦消失就永远不可恢复,这无疑是全人类的损失。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起和签署了国际性《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所有国家必须进一步充分认识所拥有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在搜集、整理、鉴定、保护、保存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种质资源。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发达国家国以及这些国家的大型的种字公司,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度和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保护种质资源。中国的种质资源库也于上世纪 80 年代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还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资源的目的。

      但保护是为了利用,没有了利用保护就失去了意义。而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交换是人类能够得以有效开发和利用其资源价值,避免重复和浪费,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的先决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种业发展也在迅速提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种子公司仅仅依靠自己手中的种质资源,开发而培育各种农作物新品种的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种质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种子行业很早就建立了种质资源交换、合作和利益分享的机制,并因此而催生出了一批专门以培育和改良自交系,通过以特许经营与授权使用的方式与商业种子公司分享商业利益的基础种子公司,比如厚敦斯(Holdens)基础种子公司,伊利诺伊基础种子公司等。(以上内容来自刘石新浪博客)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